近日,学校教务处发文,我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查评审中以“优秀”等级通过评审。
在上个学期,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周晓林教授领衔,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李伟健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群教授、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院长孙炳海教授以及曹晓华教授共同组成专业评审团队开展了评审。
自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来,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培养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卓越人才为核心使命不断加强改革。学生不仅需要精通心理咨询,能在危机时刻迅速、专业地实施心理干预和心理赋能;还要具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能力;具备顶层设计助力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能力。作为省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主阵地,20多年来为全国贡献了数千名心理健康教育卓越师资,十多人评为特级正高教师;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进入世界各地高校深造;2002 级本科学生于淑丹获评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学院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四大路径”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课程育人:依托教育部心理学核心课程虚拟教研室,加快各门核心课程的知识图谱建设。绘制国内首个《教育心理学》专业课程知识图谱,率先建成“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教育神经科学”两个微专业。建成《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中学生心理辅导》等3门国家级,《学校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7门省级示范课程。20余门心理专业智慧课程上线慕课平台面向全国开放。增设人工智能、医学课程体系,开设积极心理学、正念教育、校本心理课程开发、区域心理健康规划等特色课程,满足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二是科研育人: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从选题、方案设计到数据收集与分析,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成果,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依托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智能实验室、全国首个“德育神经科学实验室”等平台,带领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区域国别研究,获教育部肯定性批示8次。主办3届全国教师教育神经科学高峰论坛。注重以课外科技竞赛和项目形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近三年在读本科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竞赛中获国家和省级奖项10余项。
三是实践育人:开展问题解决导向的实践教学,每年召开全省心理学专业实践研讨会,主动对接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需求。通过本硕联合编队实习,强化区域心理健康顶层策划、课程设计与实施、心理测评和数智监测、咨询和辅导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金华二院、广福医院开展医教结合,与科大讯飞、天音等企业开展校企研发;与温岭、桐乡、义乌等十余县市共建实践基地,构建多方联动的实践育人机制。联合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指委连续6年承办三届全国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创新展示会,在读本科生获奖6人次。《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多次报道实践成果。
四是服务育人: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建成应用心理学“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中提高专业性”的课程思政模式。推动中小学心理赋能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和危机干预;指导协助桐乡、浦江、乐清、龙游等教育局开展“阳光桐心”、“心路e通”、“关爱帮扶一件事”和“走心驿站”等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改革项目;同时积极参与西藏那曲、新疆伊犁等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培养学生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