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第三届全国教师教育神经科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举行。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党委副书记吕迎春和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牟凌刚致辞。来自我国大陆及香港地区20多所高校的教师教育神经科学领域专家与青年学者,以及20多所地方教师进修学校的一线教师近200人参会。活动分别由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院长孙炳海、党委书记马莉、副院长汪俊和贾磊等人主持。
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据悉,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拥有国内首个教师教育神经科学交叉学科博士点,建设国内首个《教师教育神经科学》微专业,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原副校长李伟健与华东师范大学周晓林担任论坛主席,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院长孙炳海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先春为论坛召集人。论坛由启动仪式、主旨报告、平行论坛和圆桌会议组成。
1.启动仪式:开放数据库倡议·成立微专业联盟·发布新书
苏彦捷、卢春明、郝宁、钟元、孟迎芳、罗照盛、赵景欣、石文典、孙炳海、韩建涛和李旭洲分别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福建师范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江西师范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山东师范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上海师范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共同发布并签署《倡议书·共建共享教师教育神经科学开放数据库倡议》。
贾磊、李旭洲、赵雪艳、汪海彬、李秀丽和李飞分别代表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院、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同启动《教师教育神经科学》微专业联盟。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德育神经科学实验室、浙江大学出版社举行《共情与具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新路径》新书发布会。浙江大学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琛致辞,并和新书作者孙炳海为新书揭幕,苏彦捷、吕迎春、李伟健、周跃良、温建明和李海良以及虞夏骏和范丽婷见证发布。
2.主旨报告
论坛以“教育神经科学前沿,AI赋能教师教育”为主题,围绕教师教育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AI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卢春明教授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历史、理论基础谈起,分享了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揭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认知机理最新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郝宁教授分享了个体姿势与运动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以及群体交流中姿势与运动对思维影响的神经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周加仙教授分享了词汇教学法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同时呈现了丰富的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教学实践案例。
香港教育大学Emma E. Buchtel教授分享了捕捉内隐道德态度的心理生理学方法,并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证明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界定不道德行为标准的差异。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孙炳海教授汇报了真实课堂互动情境中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教学互动中教学行为与神经同步差异的最新发现。
专家们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兼具理论高度和前沿方法,深化了大家对教师教育神经科学领域的认识。
3.平行论坛
1日下午,进行了2场分论坛报告。分论坛1由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李新宇主持。温州医科大学卢克龙、香港教育大学LIN Dan、宁波大学朱怡、北京师范大学刘丽莎分别做了报告,分享了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团体创新观念生成、儿童工作记忆能力和社会理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师生互动中反馈促进学习迁移的人际神经基础、教师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最新动态等主题。浙师大团队邵雨婷、肖威龙和叶伟豪就教师教学专长的表现性评价、教师共情关注、负性情绪粒度对认知重评有效性的影响等主题进行了汇报。
分论坛2由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叶群博士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刘洁琼、江苏师范大学杨翠蓉、香港教育大学佟秀红分享了人际符号沟通系统社会学习过程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不同教学策略下师生脑同步、成人学习的认知参与和情绪状态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浙师大团队李城林、滕静、丁福军和朱锋针对先验经验调节腹侧视觉的预测处理过程、视觉艺术创造力的神经基础、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反馈等主题进行了汇报。
4.圆桌会议
教育部心理学核心课程虚拟教研室圆桌会议由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副院长贾磊主持,会议聚焦虚拟教研室建设与《教师教育神经科学》微专业工作推进。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云南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大学、黄山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的代表参与了会议。
首先,贾磊代表教研室秘书处汇报了一年来教育心理学核心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进展情况,特别是课程知识图谱和微专业的建设。其次,各与会人员就课程合作建设、教学项目改革推进联动机制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虚拟教研室的共建共享作出了规划,其三,大家围绕教师教育微专业联盟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下一步共建共享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李伟健教授做了总结。一是由几个高校共同牵头商讨,对核心课程进行建设。二是发挥师资队伍建设,用好骨干教师队伍。三是牵头高校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其他高校协同做好资源共享。四是着力解决微专业建设、知识图谱等建设方面存在的痛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