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平台  科研动态

浙师大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博士研究生范丽婷发表论文荣获《心理科学》2020-2022年度优秀论文奖

[来源]: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日期]:2023-11-09[访问次数]:270


近期,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博士研究生范丽婷撰写的论文《哪种道歉更易被原谅:不同道歉类型对信任修复的影响》获得《心理科学》2020-2022年度优秀论文奖。《心理科学》主编周晓林教授在1014日举行的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开幕式上宣读了获奖名单(共5篇)并进行颁奖。该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视角下新时代社会信任体系建设研究》(18ZDA165)的资助,是该重大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来源:孙炳海,王雅楠,肖威龙,范丽婷. (2022). 哪种道歉更易被原谅:不同道歉类型对信任修复的影响. 心理科学, 45(02), 454-461.

文章链接:http://www.psysci.org/CN/Y2022/V45/I2/454

文章简介

现实生活中破坏信任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有效修复信任始终是信任研究的重要议题。大量研究考察了不同信任修复策略的修复效果,其中道歉作为经济实惠的言语修复策略受到广泛关注。但道歉是否能有效修复信任,现有研究存在矛盾,部分研究表明道歉可以有效修复信任,也有部分研究提出道歉不当可能会进一步破坏双方的信任。这提示我们,道歉的不同类型可能会影响道歉接收者对道歉的感知,进而会影响信任修复效果。

本研究聚焦道歉内容中的解释成分,采用信任博弈范式,探究不同道歉类型的信任修复效果。实验1考察了有无解释成分的道歉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实验2则根据道歉的解释成分,具体区分出承诺型解释道歉、借口型解释道歉和否认型解释道歉三种道歉形式,探讨哪一种解释道歉类型能更好地发挥信任修复的作用。

研究结果揭示,有解释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好于无解释道歉和无道歉,而且,无解释的道歉与无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无显著差异。此外,在有解释道歉中,承诺型解释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显著好于借口型、否认型解释道歉。该研究结果回应了以往研究存在的争议,凸显了道歉策略在信任修复中的作用,也为人际信任修复提供了明确而有效的道歉策略。


主要作者简介

范丽婷,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2023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信任与社会道德。发表SSCICSSCI论文2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新兴(交叉)学科重大课题等多项课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