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平台  科研动态

谢瑞波副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表学术论文

[来源]: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日期]:2023-09-02[访问次数]:409

近期,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谢瑞波副教授团队在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CR Q2,中科院2; IF = 3.28)发表题为《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buse and traditional bullying in Chinese culture: A 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的学术论文。我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宋省成为论文第一作者;谢瑞波副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BA220198) 的资助。

论文来源Shengcheng Song, Wan Ding, Deqin Tan, Wei Wu, Weijian Li, Ruibo Xie *(2023). 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buse and traditional bullying in Chinese culture: A 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pdev.2023.10157


摘要截图

文章简介 

校园欺凌因其普遍性和危害性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和公众健康问题。据统计,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从15%25%不等。在我国,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也在2%34%之间。校园欺凌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识别小学儿童欺凌行为的发展模式及其转变特点是从根本上减少欺凌行为的首要目标,也是建构校园欺负干预体系和实施相关预防措施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以人为中心的视角(person-centered),本研究通过潜在剖面分析(LPA)和潜在转变分析(LTA)对897名小学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小学生欺负行为在三个时间点上均可以划分出三个亚类型:低欺凌组、中欺凌组和高欺负凌。(267.45%儿童的欺凌模式具有稳定性,32.55% 儿童的欺凌模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3)小学生欺负行为的转化会受到性别和父母虐待的影响,男孩和遭受过父母身体虐待的儿童更有可能改变欺凌模式;遭受父母身体虐待的儿童更有可能向高欺凌行为发展。我们的研究为未来欺凌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中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和启示,父母应该采用科学的养育方式,减少极端教养对孩子欺凌行为的强化作用,同时,学校应该了解学生欺凌行为的分化特点和转化规律,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主要作者介绍(可附生活照)

       宋省成,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2020级硕士研究生,现已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主要聚焦于儿童问题性行为发展。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心理科学》、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

       谢瑞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丽水市教育局副局长,兼任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家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浙中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省哲社重点项目等多项,在《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Mindfulness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SS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