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平台  科研动态

丁菀副教授课题组在《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发表学术论文

[来源]: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日期]:2023-08-07[访问次数]:293

近期,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丁菀副教授团队在期刊《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IF=2.943)发表了题为《How does parent–child attachment influence left-behind children's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The mediating roles of peer attachment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的学术论文。本研究探讨了留守背景下父母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和抑郁情绪,以及同伴和教师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谭德琴为论文第一作者;丁菀副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BA220198)的资助。

论文来源Tan, D., Xie, R., Song, S., Ding, W., Wu, W., & Li, W. (2023). How does parent–child attachment influence left-behind children's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The mediating roles of peer attachment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11/cch.13118

文章简介

孤独和抑郁是留守儿童常见的情绪问题,且这两种情绪问题都与依恋关系密切相关。为探讨这个问题,本研究基于多重依恋理论,采用纵向追踪设计对安徽省三所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间隔半年的两次追踪调查,考察了留守背景下亲子依恋对留守儿童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以及同伴依恋和师生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高质量的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能够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和抑郁情绪,母子依恋对缓解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作用更显著。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师生关系在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孤独感、抑郁感之间均起中介作用。留守男生和女生在依恋关系的得分上差异显著,女生在四种依恋关系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且师生关系在亲子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仅在男生中显著。这些结果揭示了父母,教师和同伴作为留守儿童身边的重要他人对他们情绪健康的重要影响,也为预防留守儿童的孤独和抑郁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Fig.2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er Attachm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主要作者介绍

谭德琴,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聚焦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依恋关系,父母虐待等。目前,以第一作者在《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

丁菀,博士,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主要采用追踪研究和互动实验方法,考察儿童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影响因素及发生发展机制。先后在《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Family Process》《Child Abuse & Neglect》《心理科学》等SSCI和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和社科重点课题,担任国内外权威专业期刊审稿专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