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李城林副教授团队在期刊Neuropsychologia (JCR, Q2)发表了题为The effect of context congruency on fMRI repetition suppression for objects的学术论文。我院李城林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成果由德国科学基金会(KO3918/5-1和R 1543/2-1)项目的支持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 (201808330399)的资助。
论文来源:Li, C., Ficco, L., Trapp, S., Rostalski, S. M., Korn, L., & Kovacs, G. (2023). The effect of context congruency on fMRI repetition suppression for objects. Neuropsychologia.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europsychologia.2023.108603
文章简介
相比于识别单个物体,当物体出现在与该物体相关的情境中时,对该物体的识别绩效会出现极大地提升(Biederman, 1972)。这种优势效应主要是因为情境与物体的一致性更易形成促进知觉加工的预期(Trapp and Bar, 2015)。然而,情境对物体加工过程产生促进作用的神经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在本研究中,作者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来探究情境诱导的预期对随后物体知觉加工的影响,同时通过测量物体重复抑制(RS)效应来表示预期误差。被试观看成对的变化或重复的物体图片,在这些图片之前分别有情境一致、情境不一致或中性的提示线索。结果发现,与情境不一致或中性线索相比,情境一致线索可以在物体识别的关键区域中(枕外侧皮层,LOC)诱发更强的重复抑制。有趣的是,这种更强的RS效应不是来自于重复刺激对的重复抑制,而是由一致情境中变化刺激对的反应增强所驱动的,这进一步强调当预期被违反时,意外相关反应增强对受情境调制的RS的贡献。此外,在情境一致条件下,我们还发现了物体识别敏感区与前额叶皮层区之间以及物体识别敏感区与梭状回之间存在显著的功能连接。该研究结果支持预期误差主要反映情境预期被违反情境下的大脑反应增强,是情境促进物体知觉加工的神经基础。
主要作者介绍
李城林,博士,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心理学,研究方向包括(1)面孔和字词的知觉专家化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2)先验经验是如何自上而下地调制知觉加工过程。研究主要采用行为,EEG,TMS和fMRI等技术手段关注大脑视知觉加工的认知和神经加工机制。目前已在Cortex, Psychophysiology, Biological Psychology, Neuropsychologia, Brain Research, Attention, Perception,and Psychophysic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
详见个人主页http://mypage.zjnu.edu.cn/20235213/zh_CN/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