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系李新宇课题组在期刊《PLoS ONE》上发表了题为《Proactively location-based suppression elicited by statistical learning》的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李新宇博士和Jan Theeuwes教授联合指导的我系15级本科生孔斯洋。
在视觉搜索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额外单例实验范式(additional singleton task)发现,个体的注意总会被无关而显眼的干扰刺激所吸引,进而引起反应时增加的现象。研究者们将此现象称为“注意捕获效应”。而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干扰刺激更高概率地出现在某一位置时,这一注意捕获效应会减弱。本研究在先前研究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搜索-探测的条件(search-probe condition)。结果发现,相比于其他位置,被试对更可能出现显眼干扰刺激位置上探测刺激的记忆表现会更差,并且该抑制效应使被试对目标位置上探测刺激的记忆表现更好。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干扰物体的空间概率学习,个体能够学会在搜索序列呈现之前对高概率出现无关而显眼干扰的位置提前进行注意的抑制。换句话说,个体形成了一个“空间优先地图”,进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视觉搜索与加工。
Kong S, Li X, Wang B, Theeuwes J (2020) Proactively location-based suppression elicited by statistical learning. PLoS ONE 15(6): e0233544.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3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