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考研成绩,真的给我很大的惊喜!”应用心理学121班的班主任刘万伦笑道,他所带的这个班级共29人,今年有14人成为准研究生。
“班级的考研氛围很好,能带动我们考研的热情。”已被西南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录取的许蛟婧表示,近半数的录取率主要得益于班级多样的“抱团”战术。
每周3篇阅读真题的精读,由英语较好的同学做长难句分析和解读。“英语学习小分队”每周一聚,在16幢教室一起学习英语。这种训练坚持两个月,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发觉英语并没有那么难。
除了学科上的抱团,同学们还有“地域性”抱团———寝室里的小“抱团”。每天晚上,从图文学习回来,许蛟婧会给室友们听写单词,一次听写一个单元,并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复习单词,坚持了整整50天,把一本单词书背完。
充分吸收了班级同学的学习经验,在图文四楼的考研教室内,大家还热衷与不同专业的研友“抱团”。“为了目标坚持努力的那股劲儿往往使我们产生共鸣。”许蛟婧在备考的最后阶段,看到身边的同学已经把政治背得十分“溜”了,自己却支支吾吾背不出来,内心十分焦急,开始自我怀疑。这时候,她的“研友”一直鼓励她,帮助她排解负面情绪,使她自信起来。“考研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爱惜自己的时间,能找个畅所欲言的人很难,所以我很感谢我的研友。”许蛟婧说道。
“考研时的决心偶尔会动摇,这时候‘抱团’学习的模式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我看到有一群人和我在一起努力。”周玲彦说,从“抱团”战术中,自己得到了一路坚持的强大动力。(陈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