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0年秋高气爽的9月,我随父母从温州来到金华,因高考一分之差未被心仪的浙江师大中文系录取,“误打误撞”调剂至心理系。这可算是我与心理学的第一次结缘,到今天已是第五个年头。在真正接触应用心理学之前,我其实一本相关的书籍都未曾看过。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远方总是充满着很多未知数,这或许是那些向往自由又同时希望可以做点什么的人,必定会去选择的道路。
大学开设过一门临床心理学的课,让我们找一个个案开展心理咨询。我的来访者是一个情绪特别容易波动的女孩,性格倔强好胜,自尊心强,做事都力求要有绝对把握,否则就不敢尝试,能力较强,追求完美,对自己的未来期待较高。那个学期开始只要一个人的时候她就会紧张,甚至会经常性地晕倒。学了心理学之后,我知道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所引发的生理不良反应。看着她痛苦的样子,看着随访谈记录的日志,我觉得她的感情是如此的真实。那时候每周,我都和她约定访谈时间,开导她。我产生一个疑问,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带着疑问,我去翻看心理学的书籍,并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认真学习心理咨询的许多技术,从起初的共情、具体化到之后的森田疗法、焦点解决技术等。每个做咨询的新手都会有这样的情怀——做“救世主”——我要帮助她,帮助更多陷于心理困惑需要帮助的人。
因为心理学,很多人喜欢找我倾诉,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我都能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在一些学生社团,我也能独立开展一些团体辅导活动。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一些对抗挫折的心理成分,如压抑、否认、投射等,在压力产生时,调动这些防御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心理受到严重伤害。因为心理学,我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的方法,比如运用改变认知、焦点解决等技术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烦恼进行自我解决。
感恩在师大有心理学相伴,我会带着这份心情继续前进。
原文刊于2015年4月15日《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报》4版,编辑:孙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