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考博帮”爆发求知大能量

[来源]:人员机构[日期]:2015-10-09[访问次数]:75

        截至目前,浙师大2015届基础心理学专业有5名研究生考取国内外顶尖大学的博士。

  5人是互帮互助的好“战友”,事实上,他们隶属于由11名基础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自发组建的“考博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彼此优势互补,5人圆了博士梦:钱淼与王本驰分别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录取,而“学霸情侣”王乾东和林潇则双双进入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继续深造,叶群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

  说起11个人的缘分,还要追溯到三年前。入学初的一次聚餐,大伙儿纷纷表达考博意愿,而王本驰注意到彼此又各有所长。于是,他一琢磨,干脆建议组队考博。这个提议立马获得通过,从研一开始,“考博帮”的11人就常年一起“霸占”着实验室。

  从本科开始,王乾东着手面孔加工研究,眼动仪常常给他制造难题。由于不熟悉编程,王乾东用这个记录人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眼动轨迹特征的仪器时,总是出状况。正当他发愁时,“技术大神”王本驰给他支招。运用一个更高级的编程系统,开发了眼动仪更多的功能,王乾东的实验效率由此以几何倍数“井喷”,并在核心期刊《心理学报》上发表了《幼儿面孔加工异族效应的眼动研究》。

  为了让团队成员熟练掌握专业的实验操作软件Python,王本驰义务开办工作坊,给大家开起了小灶,在操作上有任何问题都能及时反馈。受他影响,陈郭伟也在今年1月开办了操作软件R-stats的工作坊。

  考博申请,除了论文,英语也是不得不跨过的一道坎儿。这时,团队里的“英语达人”钱淼总能第一时间来帮忙。彭年强叫她“活体字典”,每当阅读外文文献遇到拦路虎,他就向钱淼请教。陈郭伟在准备澳门大学的全英文面试时,GRE飙到328分的钱淼也给他出了不少主意。

  考博是一场漫长的心理拉锯战。没有强大的“钻石心”,很难撑到最后。一开始,林潇的科研之路走得并不顺利,论文发表不出来,倍感焦虑的她一度动摇。“当时我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

  不过,团队中相互追赶、互相鼓励的学术氛围给她打了一支镇定剂。王乾东帮她不断修正论文思路,反复润色遣词造句,而同寝室的钱淼常和她分享做实验的心得,林潇的灵感也不时被激发出来。“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不努力不行。”

  林潇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1+1>2,优势互补、各取所长的备考模式让大伙儿尝到了甜头,硕士期间,团队成员共在国内二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9篇,SCI收录期刊15篇。



返回原图
/